作家作品与采访
阿城 陈丹青
- 中文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阿城《棋王》
- 他写出了中国人最大的不幸——阿城《树王》
- 老老实实说话,别喊口号——阿城《孩子王》
- 阿城香港岭南大学讲座
- 许子东 文学的细节 第五期 阿城《棋王》
- 阿城和刘小东对谈
- 陈丹青谈阿城:一辈子很珍贵的朋友
- 陈丹青 那些失去的教养——聊聊阿城
- 陈丹青 阅读与青春 浙大讲座
- 陈丹青:活在今天你得是一个机会主义者
- 陈丹青 对话 梁文道
- 柴静 对话 陈丹青
- 周轶君 对话 陈丹青
- 陈丹青|分享我的阅读人生
- 陈丹青、田浩江|艺术和写作之于人生的意义
- 《锵锵三人行》许子东、陈丹青:“五四”系列 2009
- 一场“大逆不道”的民国史公开课 | 从大师遍地到奴才遍地
王小波 王朔
其他
- 人生越没有意义,就越值得去过
- 娱乐至死的时代,在娱乐中死而后生
- 乌合之众到底乌在哪?
-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 你的1984终将过去,我的美丽新世界总会到来
- 国家是想象的共同体?狂热和犬儒之外,有无其他选择?
关于作家阿城(钟阿城)的一些情况:
为什么移居美国:
阿城在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移居美国。关于他移居的原因,公开信息中并没有非常明确、单一的官方声明。但通常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 更广阔的创作与生活空间: 当时国内外的环境差异,许多知识分子和艺术家选择出国,寻求更自由的创作环境和不同的生活体验。
- 个人选择与机遇: 他可能获得了海外的邀请(如驻校作家、文化交流等)或机遇,促成了他的移居。
- 时代背景: 8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些变动,对于一些文化人来说,出国可能是一个在当时看来更合适的选择。
他本人在访谈中较少直接谈论移居的“政治原因”,更多是作为一种个人生活和创作路径的选择。
多久没回大陆了:
阿城并非没有回过大陆,他有多次回国探访、参与文化活动或接受采访的记录。 他只是主要居住在美国。例如,他曾回国参与过一些电影的编剧工作(如《吴清源》),也接受过国内媒体的专访。所以,他并非“不回大陆”,而是“定居美国,偶尔回国”。
多久没发表作品了: 这取决于如何定义“作品”。
- 小说: 阿城最著名的小说作品,如“三王”系列(《棋王》、《树王》、《孩子王》),主要发表于1980年代中期。之后,他几乎没有再发表新的中长篇小说。
- 散文、随笔、杂文、访谈录: 在此之后,他陆续发表了不少散文、随笔、评论及访谈录。例如:
- 《闲话闲说》(1990年代陆续发表,后结集)
- 《威尼斯日记》(2000年左右)
- 《常识与通识》(根据讲座和对谈整理,2000年代出版)
- 他还参与了一些电影剧本的创作。
所以,如果指的是小说,那确实很久没有新作了。但如果指广义的文字作品,他之后仍有发表。他近年来的状态更像一位“隐士”型的学者和观察者,虽然发表频率不高,但其见解仍受关注。
总共发表了多少作品:
精确统计“多少部”作品比较困难,因为作品的形式多样(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访谈录等),且有些是单篇发表后结集出版。 可以列举其主要作品:
- 小说(中短篇):
- 《棋王》(1984)
- 《树王》(1985)
- 《孩子王》(1985)
- (这三部常被称为“三王”系列,是其代表作)
- 其他短篇如《遍地风流》等,后结集成同名集子。
- 散文/随笔/杂文/访谈录结集:
- 《遍地风流》(也收录了小说)
- 《闲话闲说》
- 《威尼斯日记》
- 《常识与通识》
- 《脱腔》
- 电影编剧(部分参与):
- 《芙蓉镇》(与谢晋、王石根合作)
- 《大太监李莲英》(与人合作)
- 《画魂》(与人合作)
- 《吴清源》(与田壮壮合作)
- 《刺客聂隐娘》(与侯孝贤、朱天文等合作)
- 小说(中短篇):
科普:长期在美国居住的方式和条件
中国大陆的《中国作家网》也有他的会员资料,通常这也意味着其中国公民的身份。
- 长期在美国居住的方式:如果阿城仍是中国国籍,他能长期在美国居住有多种可能性。自1990年代初移居美国,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他有充足的时间通过合法途径获得长期甚至永久居留的身份。对于中国籍人士而言,长期在美国居住的常见方式包括:
- 绿卡(Permanent Resident Card):这是最主要的途径。获得绿卡的途径多样,对于像阿城这样的知名作家、学者,可能的方式有:
- 杰出人才(EB-1A):如果能证明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具有特殊才能,获得过国际性大奖(如此前提及的1992年诺尼诺国际文学奖),并有持续的成就,可以申请此类绿卡。
- 其他职业移民类别:根据其在美国可能从事的工作或接受的邀请,也可能通过其他职业移民途径申请。
- 亲属移民:如果其有符合条件的亲属是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也可能通过亲属移民获得绿卡。
- 长期签证:虽然绿卡是更稳定的长期居住方式,但在获得绿卡前或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持有允许长期停留的非移民签证,并通过延期维持在美国的合法身份。不过考虑到他已在美国居住数十年,持有绿卡的可能性更大。
- 绿卡(Permanent Resident Card):这是最主要的途径。获得绿卡的途径多样,对于像阿城这样的知名作家、学者,可能的方式有:
在一次1994年《光华杂志》的采访中,阿城曾提到他到美国并非为了寻求永久居留,而是为了“找一张没人管的书桌”。但这并不妨碍他在之后的漫长时间里,根据美国移民法规申请并获得合法的长期居留身份。
总而言之,虽然公开资料显示阿城的国籍仍是中国,但他极有可能已经获得了美国的永久居留权(绿卡),从而能够合法地长期在美国生活和工作。具体的身份细节属于个人隐私,除非本人或官方机构公开,否则难以获得确切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