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坚定学习底层知识

张彦飞 《深入理解Linux网络》:

一个人的内功深浅,决定了他是否具备基本的问题排查以及性能调优能力。内功指的就是当年你曾经学过的操作系统、网络、硬件等知识。互联网的服务都是跑在这些基础设施之上的,只有你对它们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够源源不断想到新的性能分析和调优办法。

平时大家都是用各种语言进行业务逻辑的代码编写,无论你用的是PHP、Go,还是Java,都属于应用的范畴。但是应用层是建立在物理层和内核层之上的。我把在应用层的技术能力称为外功,把Linux内核、设备物理结构方面的技术能力称为内功。无论是在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扎实的内功都很重要。

网上的入门资料一搜一大把,而内功深厚、能深入底层原理的文章却十分匮乏。

刘超《趣谈网络协议》:

技术变化很快,这几年OpenStack、Docker、Mesos、Kubemetes、微服务、Serverless、AIOps等技术层出不穷,让大多数技术人员应接不暇,但是掌握了基础知识以后,我反而发现很多技术看起来“轰轰烈烈”,扒下外衣,其实本质还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算法与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如果基础打好了,最大的收益就是,在最新的技术出来以后,只要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就很容易上手,就能在新技术的滚滚浪潮中保持快速学习的能力。这点让我受益匪浅。

底层知识的学习往往会经历三个阶段:

  • 难且无从下手
  • 苦且绕不过去
  • 有趣且受益匪浅

万变不离其宗。坚持学习核心的底层知识。符合第一性原理。

尽量少花精力在快速迭代的应用层面,或者很快会过时的技术栈上。学会快速归类和判断。不偏移路线。

时髦的东西终究会过时,但扎实的内功将会伴随你一生。只有具备了深厚的内功底蕴,你才能在技术成长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应该怎么做呢?

1、明确哪些方向和内容是核心知识

2、由简到难,从了解科普和概论开始,逐步深入了解学习

3、利用搜索和AI学习,配合好的科普书,先入门,后找进阶书籍与课程研究

4、实践,理论尽量结合现实,形成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