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独大”的两种面孔:日本与新加坡,为何形似而神不似?
本文为Gemini 2.5 Pro AI生成的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3日。
在现代政治的光谱中,“一党独大”(Dominant-Party System)是一个引人入胜又极易被误解的概念。当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某个政党连续执政数十年,几乎成为“万年执政党”时,我们很容易将其归为同一种模式。日本的自由民主党(自民党)和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PAP)便是最常被相提并论的两个经典案例。
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长期执政”这个表象,就会错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图景。日本与新加坡的“一党独大”,形似而神不似。它们一个是成熟民主框架下的“常胜冠军”,另一个则是威权主义精心设计下的“不败玩家”。剖析这两者的根本差异,是理解现代民主与威权分野的一把关键钥匙。
一、 表面的相似:为何总被相提并论?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两者在表面上的确高度相似,这也是人们将它们并列讨论的原因。
- 超长期的执政记录: 自民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除短暂中断外,几乎执政至今;人民行动党则从1959年新加坡自治起,从未下野。
- 反对党的长期弱势: 两国的反对党都长期处于碎片化、力量薄弱的状态,难以形成稳定有力的挑战。
- 与“经济奇迹”的捆绑: 两国的执政党都被视为其国家战后经济腾飞和社会繁荣的主要功臣。这种强大的“绩效合法性”,使得大量选民倾向于投票给它们以维持现状。
然而,相似之处仅此而已。当我们剥开这层外壳,深入考察其政治制度的“软件”和“硬件”时,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操作系统”便显现出来。
二、 根本性的差异:民主的“魂”与“形”
1. 竞技场的性质:开放赛场 vs. 定制赛场
这是两者最本质的区别,决定了政治生活的底色。
日本(开放赛场): 日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由民主国家。其《和平宪法》保障了公民所有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新闻、集会、结社的自由。在日本,媒体可以毫不留情地批评首相和执政党,甚至因揭露丑闻而迫使内阁总辞;民众可以自由地举行抗议示威;司法体系保持独立。这是一个充满活力、规则透明、甚至有时显得混乱的开放社会。
新加坡(定制赛场): 新加坡则被政治学家普遍称为“非自由民主制”(Illiberal Democracy)或“软威权主义”。它拥有选举的形式,但缺乏自由民主的实质。政府通过严苛的法律限制言论和集会自由。批评政府或领导人,可能会面临由其提起的、足以让被告倾家荡产的巨额诽谤诉讼,这起到了强大的“寒蝉效应”。主流媒体基本由政府控股或受其影响,很难看到对政府的尖锐批评。整个赛场,是经过精心布置和严格管理的。
2. 权力的保险丝:真的会输 vs. 确保不输
一个制度是否民主,一个关键指标是执政者是否真正面临“失去权力”的可能。
日本(真的会输): 自民党真的有可能输掉选举,并且已经输过两次(1993年和2009年)。正是因为存在“下台”这条真实的“保险丝”,自民党内部才会有强烈的危机感,需要不断调整政策以回应民意。日本频繁更换首相,恰恰是这种内部危机感和竞争压力的体现,而非民主不稳。
新加坡(确保不输): 人民行动党从未失去过政权。整个选举制度的设计,使得反对党获胜的门槛极高。选举的悬念通常不是“人民行动党会不会赢”,而是“它能以多大的优势赢,反对党能取得几个席位的突破?” 权力的保险丝,被设计得极难熔断。
3. 党内的生态:派阀共治 vs. 铁腕核心
执政党内部的权力结构,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生态。
日本(派阀共治): 自民党内部由大大小小不同的“派阀”(Habatsu)组成。每个派阀都有自己的领袖、资金和人马,宛如“党内之党”。自民党的总裁(通常兼任首相)并非一言九鼎的独裁者,而是各大派阀合纵连横、妥协博弈的结果。如果首相的政策让各大派阀不满,他们可以随时在党内“倒阁”,迫使首相下台。因此,首相的权力受到党内其他派阀的有效制衡。
新加坡(铁腕核心): 人民行动党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列宁式政党。党内纪律严明,权力高度集中在以秘书长(总理)为首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内不存在公开的派系斗争,强调的是团结、一致和对高层的绝对服从。这种结构确保了极高的政策执行效率和稳定性,但也杜绝了来自内部的制衡力量。
4. 游戏规则的制定:公平竞争 vs. 精心设计
日本(公平竞争): 日本的选举制度主要是小选区和比例代表并立制。虽然一直存在“一票之差”(不同选区选票价值不等)等技术性争议,但选举过程和规则本身是公认的自由和公平的,对所有政党一体适用。
新加坡(精心设计): 新加坡独创了“集选区制”(GRC)。在这种制度下,参选人必须组成一个团队(通常是4-5人)来竞选一个大的选区。这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匮乏、人才难觅的反对党组织参选团队的难度,而根基深厚的人民行动党则游刃有余。批评者普遍认为,这是为人民行动党“量身定做”的、确保其优势的制度。
结论:形似神不似的“冠军”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日本和新加坡的“一党独大”是同一种模式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总结:
日本的自民党,更像是在一个开放、公平的职业体育联赛中,一个经验丰富、财力雄厚、人才济济的“王朝球队”。 它长期占据冠军宝座,是因为它确实实力强大,但它必须遵守和其他所有球队一样的比赛规则,裁判是中立的,观众(选民)可以自由喝彩或喝倒彩,它随时有被状态更好的挑战者击败的可能。
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则更像是一个联赛中最强的队伍,同时还扮演了联盟主席、规则委员会和首席裁判的角色。 它确保了比赛会定期举行,但通过各种制度设计,使得自己几乎不可能被击败。
因此,“一党独大”这个标签本身是中性的,它并不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政治的全部真相。我们必须追问:这个“大”,是如何形成的?是在一个开放的、充满不确定性的自由竞争中胜出,还是在一个受控的、排除了实质性竞争的环境中维持?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清晰地将一个虽有瑕疵但运转正常的民主国家,与一个高效、廉洁但本质上是威权的政体,区分开来。这面来自东亚的镜子,映照出的正是现代政治中“自由”二字的真正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