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自由优先,还是平等至上?一个世纪的警世恒言

本文为Gemini 2.5 Pro AI生成的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5日。

在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中,“自由”与“平等”宛如两颗最璀璨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前行。然而,当这两者的路径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抉择?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给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回答:

一个将平等置于自由之上的社会,最终将既得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而一个将自由置于平等之上的社会,最终将得到高程度的自由与平等。(A society that puts equality before freedom will get neither. A society that puts freedom before equality will get a high degree of both.)

这句话并非孤立的灵光一闪,而是对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精髓的凝练概括,其背后站着另一位思想巨擘——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A. Hayek)。要理解这句警世恒言,我们必须走进这两位思想家的世界,解剖其背后深刻的逻辑。

思想的巨擘:奠基者哈耶克与雄辩家弗里德曼

  •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 1899-1992):奥地利学派的旗手,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其思想横跨经济学、政治学、法哲学和思想史。哈耶克是这一警言的哲学奠基者。他用《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等巨著,系统论证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自发秩序的优越性,以及“建构理性主义”(试图设计完美社会)的致命危险。

  •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12-2006):美国芝加哥学派的领袖,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如果说哈耶克是深邃的理论构建者,弗里德曼就是那位将这些思想带向公众的杰出雄辩家。他通过《自由选择》等著作和电视节目,以无与伦比的清晰和说服力,将古典自由主义的理念普及开来,而这句名言正是其思想的标志性宣言。

他们共同警告世界:对“平等”的理解,存在一个致命的岔路口。

解剖警世恒言(上):为何“平等优先”终将一无所获?

当我们听到“平等”时,一种朴素的情感会涌上心头:让每个人都过上差不多的好日子。这便是所谓的“结果平等”(Equality of Outcome)。弗里德曼和哈耶克警告说,将这个目标作为社会的首要任务,其后果是灾难性的。

1. 它如何摧毁自由? 人与人之间在天赋、努力、机遇和家庭背景上生而不同。在一个自由的环境里,这种差异必然导致结果的千差万别。若要强行拉平这些结果,政府必须做什么?

  • 它必须从成功者手中拿走财富,强制性地进行再分配(剥夺财产自由)。
  • 它必须控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决定人们的工资(干预市场自由)。
  • 为了确保计划的实施,它甚至可能需要决定人们应该从事何种职业,住在何处(侵犯个人选择自由)。

为了实现“结果平等”这一乌托邦式的目标,一个无所不包的、拥有巨大强制力的权力中心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权力本身,就是自由的天敌。

2. 它为何也得不到平等? 这或许是这个论断中最令人警醒的部分。当一个社会为了物质平等而交出了自由,它迎来的不是真正的平等,而是一种更可怕、更根本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

社会清晰地分裂为两个阶层:

  • 规划者(The Planners):一小撮掌握着分配资源、制定规则、决定他人命运的精英。
  • 被规划者(The Planned):广大的、只能被动接受安排的普通民众。

规划者与被规划者之间,存在着一道权力的鸿沟,这才是最无可逾越的不平等。历史反复证明,手握绝对权力的群体,不可避免地会利用权力为自身谋利,形成新的特权阶层。而广大民众,则可能在一种“共同贫穷”的状态下实现了“平等”。因此,那个最初追求的物质平等目标,最终也化为泡影。

解剖警世恒言(下):为何“自由优先”能兼得二者?

当一个社会将“自由”置于首位时,它所追求的“平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不再是“结果平等”,而是“法律面前的平等”(Equality Before the Law)。

1. 它如何保障高程度的自由? 这意味着政府的角色是一个中立的裁判,而非亲自下场的运动员。它只负责制定一套普适、公正的游戏规则(法律),并确保每个人都在这套规则下行动。它保护个人的生命、财产和契约,但不预设或干预游戏的结果。在这种有限政府的框架下,个人自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2. 它为何也能带来高程度的平等?

  • 首先,它实现了最根本的平等,即法律地位和公民权利的平等。无论贫富贵贱,所有人都受到同样规则的约束和保护。
  • 其次,它创造了真正的机会平等。虽然无法保证每个人起点相同,但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流动的社会阶梯。才华和努力成为决定个人成就的关键因素。
  •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它极大地促进了繁荣。在一个自由竞争的环境中,创新和效率被激发出来,整个社会的财富“蛋糕”被迅速做大。正如人们常说的“水涨船高”,即便社会中存在财富差距,但最贫困阶层的绝对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这种普遍富裕趋势下的生活水平改善,远比在贫穷中强制均分来得更有意义

振聋发聩的伟大警醒

弗里德曼的这句名言,是对20世纪人类社会实验的深刻总结。它像一座灯塔,照亮了那些以“崇高目标”为名,最终却导向奴役与匮乏的道路。它提醒我们:

  • 警惕善意的陷阱:追求“结果平等”的初衷往往是善良的,但通往地狱的道路,常常由善意铺就。我们必须审视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否会摧毁我们更珍视的价值。
  • 区分两种平等:在任何关于“公平”的讨论中,我们都必须首先问自己:我们谈论的是“游戏规则的平等”,还是“最终得分的平等”?混淆这两者,是所有错误的根源。
  • 对人性与权力的谦卑:它告诫我们,不要抱有“致命的自负”,以为一小群精英能够设计和操控一个复杂的社会。权力需要被严格限制,而非被顶礼膜拜

在今天这个充满了各种社会改造呼声的时代,这句一个世纪前的警世恒言依然没有过时。它是一把锋利的思想剃刀,帮助我们剖析花哨的政治口号,直面自由与平等的真实关系,为守护一个繁荣、开放且真正人道的社会,提供了永恒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