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怡:从左派爱国者到香港批判声音的象征

本文为Gemini 2.5 Pro AI生成的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8月1日。

李怡(1936年4月13日 - 2022年10月5日),原名李秉尧,是香港著名的作家、政治评论家。他长达六十余载的写作生涯,见证并深刻影响了香港的政治、文化思潮变迁。他的人生轨迹,尤其是从一名亲共的左派知识分子到晚年成为严厉批判中共和港府的标志性人物,反映了一代香港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与时代变迁。

主要经历与思想转变

李怡生于广州,1948年移居香港。 年轻时,他向往社会主义,并在求学期间受到左派思想影响。 他的写作生涯始于上世纪50年代,并于1970年创办了在当时被视为亲共的政论杂志《七十年代》月刊 (The Seventies Monthly)。 这本杂志在初期甚至得到中国大陆的资助,在华人知识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然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后续的政治动荡,让李怡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到了80年代,他彻底脱离左派阵营,杂志的立场也随之转为批判中共。 1984年,为了反映这一立场变化,《七十年代》更名为《九十年代》月刊 (The Nineties Monthly)。 这本杂志以其犀利的时事评论、对两岸三地政治的深刻洞察而著称,不仅关注香港的“九七”前途问题,也大量介绍和评论台湾的党外运动,成为当时华人世界一面重要的批判旗帜。 杂志最终于1998年停刊。

停刊后,李怡并未停止写作。他长期担任《苹果日报》(Apple Daily)的主笔和专栏作家,其评论文章是该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文风犀利,立场坚定,持续不断地就香港与中国的时政发表看法,成为了香港民主派的重要声音。

晚年生活与《失败者回忆录》

随着2020年《港区国安法》在香港实施,年事已高的李怡选择离开生活了七十多年的香港,移居台湾。 他认为这是“完成最后的人生”,并继续以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关心两岸三地的民主发展。

在台湾,他开始撰写带有自传性质的系列文章《失败者回忆录》(Memoirs of a Loser)。 这部作品回顾了他一生的经历,反思其思想转变的历程,并记录下他对香港这座城市的情感与观察。他坦言,看到香港的剧变以及友人被捕入狱,让他感到悲观。尽管如此,他依然笔耕不辍,希望为被摧毁的自由香港留下一份历史记忆。

2022年10月5日,李怡在台北病逝,享年87岁。 他去世后,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颁布褒扬令,称赞他“持秉激浊扬清宏旨”、“允为华人地区重要意见领袖”。 他的遗作《失败者回忆录》也在台湾获得“十大影响力好书”的殊荣。

影响与评价

李怡的一生,是香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创办的杂志影响了整整一代知识分子。他的思想转变,从对威权的认同到对其不懈的批判,体现了独立知识分子的风骨。他的友人、资深媒体人邱近思表示,李怡最挂心的始终是香港。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则认为,像李怡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善意曾被官方辜负,但他对民间认识事物本质发挥了长远的影响。

李怡曾以一句话总结自己的人生:“悲观不代表消极,而是你积极把握当下,不背负良心去做每一件事。” 这句话也成为了他一生坚持独立思考、敢于批判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