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仆人”:开启西方中国思想研究新纪元的狄培理
本文为Gemini AI生成的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8月14日。
引言
在20世纪的西方汉学界,有一位学者,他不像费正清(John K. Fairbank)那样聚焦于中国的政治与社会史,也不像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那样擅长以生花妙笔讲述中国故事。他穷尽一生之力,专注于看似枯燥的中国思想原典,特别是儒家思想的编译、阐释与教学。他就是被誉为“21世纪后半叶美国儒学研究的奠基人和领导者”——狄培理(William Theodore de Bary, 1919-2017)。他以“儒家的仆人”自居,通过其 monumental(丰碑式)的编译工作,深刻地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日本乃至整个东亚文明的认知。
1. 狄培理是谁?——从士兵到汉学巨擘
狄培理的人生轨迹,是二战“G.I.一代”学者中的一个典型。
- 战争的转折:年轻的狄培理原本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西方经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应征入伍,被派往美国海军日语学校学习。这段经历让他第一次深度接触到东方文化,并意识到理解亚洲思想对于未来世界和平的极端重要性。
- 师从名门:战后,他返回哥伦比亚大学,转投汉学研究。他的导师是中国现代思想史的开创者之一、著名学者L. Carrington Goodrich(富路特)。更重要的是,他还私下师从当时旅居美国的国学大师钱穆,深受其对中国文化温情与敬意的影响。
- 哥大儒学重镇的建立:狄培理一生几乎都在哥伦比亚大学度过。从1953年起,他在那里执教超过六十年,将哥大东亚系打造成了全美乃至世界儒学研究的绝对重镇。他还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影响力早已超越学术圈。
2. 核心贡献:为西方世界编译“东方圣经”
狄培理最核心、最不朽的贡献,并非某一本石破天惊的原创性专著,而是他耗费半个多世纪心血,主导编译的一系列东亚文明原典选读教材。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打破西方中心论的壁垒 在狄培理之前,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核心是“西方文明经典”,学生们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但对孔子、孟子、朱熹则一无所知。狄培理认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公民,必须同样理解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东亚文明是如何思考的。他的目标,就是为西方学生提供一套能与《圣经》、柏拉图《理想国》相媲美的“东方经典读本”。
里程碑式的巨著:
- 《中国传统资料选编》(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这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此书并非他一人写就,而是由他组织了一个顶级的汉学家团队共同完成。它系统地选取了从先秦到清末的中国思想原典(包括儒、道、法、佛等),配以精湛的英文翻译和详尽的背景介绍。这本书自1960年首次出版以来,几经修订扩充,至今仍是全美大学“中国思想史”课程最权威、使用最广泛的教科书,被誉为“了解中国思想的必读圣经”。
- “亚洲文明经典”系列:除了中国,他还以同样的模式主编了《日本传统资料选编》、《印度传统资料选编》和《韩国传统资料选编》。这一整套丛书,为英语世界的“亚洲文明”通识教育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其历史功绩无可估量。
3. 核心思想:儒家传统中的“自由”与“人权”
与许多认为儒家思想是专制、保守的西方学者不同,狄培理通过对经典的精读,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儒家传统内部,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自由”、“人权”和“抗议”精神的种子。
- “先知式的抗议” (Prophetic Voice):他认为,从孔孟到宋明理学家,儒家士大夫一直扮演着一种“先知”的角色。他们依据“道”或“天理”这一更高的道德权威,对君主的暴政和不义行为进行不懈的批评和抗议。这种“以道抗势”的精神,就是一种儒家式的“异议传统”。
- “圣学”与个人自由:他深入研究了宋明理学,特别是王阳明的心学。他认为,理学所倡导的“为己之学”(即通过个人修身、格物致知来体悟天理),本质上是一种强调个人道德自主性和精神自由的哲学。它鼓励个人通过内省去发现真理,而不是盲从于外部权威。
- “自由的传统” (The Liberal Tradition in China):他专门写书论证,儒家思想中包含了诸多与西方自由主义可堪比对的元素,如对个人尊严的重视、对教育的普及、以及对政府权力的道德约束等。他认为,我们不应简单地用西方的“民主”、“人权”标签去衡量中国,而应深入其传统内部,发掘其自身的思想资源。
4. 地位与影响
- 儒学研究的范式转换者:他将儒学研究从一种古老的、被视为“专制文化样本”的汉学末流,提升为一门严肃、深刻且具有现代意义的世界哲学。
- 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他让数代美国学生和学者得以直接阅读和理解中国思想的精髓,打破了因语言和文化隔阂造成的误解与偏见。
- 桃李满天下:他培养出了一大批当今美国汉学界的中坚力量,如著名学者艾尔曼(Benjamin Elman)、包筠雅(Cynthia Brokaw)等。他的学生遍布全球顶尖大学的东亚系。
结论
狄培理是一位谦逊而伟大的学者。他没有选择构建一套宏大复杂的个人理论,而是选择成为一名忠实的“仆人”——做最基础、最扎实、也最耗费心力的编译和阐释工作。正是通过这项看似朴实无华的工作,他为整个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通往东亚思想殿堂的大门,并以其深刻的洞见,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儒家传统中那充满活力、批判精神和现代价值的宝贵遗产。他无愧于21世纪最杰出的汉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