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从服装大亨到香港民主运动的标志性囚徒
本文为Gemini 2.5 Pro AI生成的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8月1日。
黎智英(1947年12月8日-),原名黎佬佐,生于广东广州。他的人生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两个阶段:成功的资本家和坚定的政治反对派。
第一阶段:白手起家与商业帝国
偷渡者与工厂工人:12岁时,黎智英独自一人藏在船底偷渡至香港。他从月薪仅8美元的纺织厂童工做起,凭借勤奋和敏锐的商业嗅觉,一步步晋升为工厂经理。
创办佐丹奴(Giordano):1981年,黎智英创办了服装品牌佐丹奴(Giordano)。他将快时尚、简约设计和以客为本的理念引入大众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佐丹奴迅速扩张,成为遍布亚洲的知名连锁品牌,为黎智英积累了巨额财富。在这一时期,他是一个典型的、在香港经济腾飞时代获得成功的“狮子山下”式励志人物。
第二阶段:政治觉醒与传媒转向
“六四事件”的转折点: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六四事件)是黎智英一生的根本转折点。他被学生运动深深触动,开始公开、激烈地批评中国政府的镇压行为。他曾在旗下杂志撰文痛骂时任中国总理李鹏,这一举动导致佐丹奴在中国内地业务受阻。为了不影响公司其他股东,也为了投身自己认定的新事业,他于1994年出售了全部股份,毅然退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服装王国。
创办壹传媒(Next Digital):告别佐丹奴后,黎智英将全部精力与财富投入传媒业。
- 《壹週刊》(Next Magazine):他首先创办了这本杂志,以狗仔队式的娱乐新闻和深入的政治、商业调查报道,迅速颠覆了香港的媒体生态。
- 《苹果日报》(Apple Daily):1995年,他创办了《苹果日报》。这份报纸以鲜明的通俗化、市场化风格,加上毫不掩饰的亲民主、反建制立场,迅速成为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之一。《苹果日报》以大胆的调查报道、尖锐的政治漫画和鲜明的头版,成为了香港反对声音最重要的公共平台。它不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种文化和政治现象。
坚定的批判者与行动者
与李怡、陶杰等主要以“笔”作为武器的文人不同,黎智英是一位“行动者”。
- 资金支持:他长期以来是香港民主派阵营最主要的“金主”之一,为多个民主派政党和人士提供资金支持。
- 亲身参与:在历次香港的重大社会运动中,从2014年的“雨伞运动”到2019年的“反修例运动”,年事已高的黎智英都亲身走到游行队伍前列,甚至与抗议者一同留守街头。
- 不惧打压:他的住宅和公司总部多年来屡遭暴力袭击和恐吓,但他从未退缩。他曾有一句名言:“我一无所有来到这里,我所得到的一切都归功于这片土地的自由。现在,是时候用生命来回报自由了。”
《国安法》下的镇压与审判
2020年6月30日,《港区国安法》(Hong Kong National Security Law)生效,黎智英成为了该法律针对的最主要目标之一。
- 多次被捕与高调搜查:2020年8月,香港警方出动数百警力,高调拘捕黎智英,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搜查苹果日报大楼,震惊国际社会。
- 资产冻结与报社停运:2021年,香港政府以《国安法》为由冻结了黎智英及《苹果日报》相关公司的资产,直接导致这家运营了26年的报纸在同年6月24日被迫停刊,结束了其作为香港自由派媒体旗舰的历史。
- 面临的指控与审判:黎智英目前身负多项罪名,其中最严重的是根据《国安法》提出的“串谋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此案自2023年底开始审理,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由于他不具有外国国籍,若罪名成立,他可能面临终身监禁。
影响与评价
黎智英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矛盾的人物,对他的评价也呈现两极化:
- 支持者眼中:他是为自由和民主不惜牺牲个人财富与自由的英雄和殉道者。他们认为,黎智英的遭遇象征着香港新闻自由和“一国两制”承诺的彻底终结。他因此获得了包括“自由思想奖”在内的多项国际人权和新闻奖项。
- 批评者与中国官方眼中:他是受外部势力指使、祸乱香港的“汉奸”和“黑手”。他们认为,《苹果日报》煽动仇恨、制造社会分裂,黎智英是破坏香港繁荣稳定的罪魁祸首。
总而言之,黎智英的故事是香港从一个相对自由的国际金融中心,走向与中国内地日益一体化、言论空间急剧收缩的宏大叙事的缩影。他的个人命运,已经与香港这座城市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